古箏十大名曲賞析《漢宮秋月》

來源:原創(chuàng)作者:賈熙華
文章附圖

2a97770a086d43bd8be0ec2ddbccc715.jpg

故國三千里

深宮二十年

一聲何滿子

雙淚落君前


讀罷唐代詩人張祜(hu)的這首《宮詞 故宮三千里》,我們的思緒仿佛被帶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漢朝:一輪明月映照下巍峨又顯寂寥的皇家深宮,瑟瑟的秋風卷起了飄落的黃葉,一位宮女斜倚在寒露打濕臺階上,仰望著明月,思念起了家鄉(xiāng)的親人。凄婉的鄉(xiāng)愁,太多的無奈......長嘆一聲,低下了頭開始又和落葉傾訴起了自己悲慘遭遇和滿腔哀怨。

《漢宮秋月》是中國傳統(tǒng)名曲。原為崇明派琵琶曲,現(xiàn)流傳有多種譜本,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,且運用各自的藝術(shù)手段再創(chuàng)造,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,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。《漢宮秋月》現(xiàn)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、琵琶曲、曲、江南絲竹等。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、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。

由于年代久遠,《漢宮秋月》的創(chuàng)作者和創(chuàng)作年代已經(jīng)無從考證了。一直有三個版本流傳于世。第一個版本:《漢宮秋月》很與《漢宮秋》有一定的關(guān)系。而《漢宮秋》是一出元末雜劇,作者是馬致遠。《漢宮秋》講的是王昭君和親出塞的故事。王昭君之所以自愿遠嫁匈奴,是由于“昭君入宮數(shù)歲,不得見御,積悲怨”。與其在宮中過著冷清孤寂的生活,讓青春年華年復一年的老去,不如遠赴異域。所以聽說和親的機會后,王昭君果斷的毛遂自薦,終于促成了漢匈幾十年的和平這一偉大壯舉。第二個版本:根據(jù)《真?zhèn)髡谇僮V》中記載,《漢宮秋月》的作者是曹大家(gu),曹大家即東漢著名史學家班超的妹妹--班昭。因為班昭的丈夫曹世叔的緣故,班昭隨夫姓,故稱曹大家。漢和帝時,班昭經(jīng)常出入宮廷,擔任皇后和妃嬪,宮女們的教師,所以有機會接觸到宮女們的具體生活,創(chuàng)作了這首曲子。第三個版本:在以《漢宮秋》命名的譜本中又認為創(chuàng)作者是班婕妤。《玉梧琴譜》中記載,班固的女兒承蒙漢平帝的厚愛,被賜予婕妤稱號,班婕妤端莊嫻雅,文采斐然,后被趙飛燕姐妹嫉妒,進讒言而遭離間,便住進長信宮,因懷念過往年華和感嘆身世滄桑而創(chuàng)作了《漢宮秋》。

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古曲經(jīng)典之作的《漢宮秋月》,以鮮明的主題,優(yōu)美的旋律和深遠的意境而著稱。這首曲子描寫的是宮廷之中的女子在深秋夜晚倍覺傷感抑郁,既有思念親人和 家鄉(xiāng)的憂愁也有對遭遇不公的傾訴,同時也夾雜著太多的無奈。但是傷感中有節(jié)制,幽怨中沒有憤怒,傾訴中沒有控訴,如訴如涕,悲憫如歌。突出的是“情”和“景”的交融,體現(xiàn)的是藝術(shù)精神上的“幽美”,多講求和諧,幽美,深沉,悲切。

箏曲《漢宮秋月》屬于八板體機構(gòu),采用大板第一(即慢板)速度演奏,樂曲以緩慢的節(jié)奏,悲涼的音調(diào),通過富有山東特點的左手吟,揉,按,滑等技法表現(xiàn)宮女望月傷感的悲切心情。

箏和詩.jpg